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尚未盖棺定论,广东韶关特斯拉追尾再次挑动公众的神经。
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层面,特斯拉都是以新能源汽车引领者形象示人,而近期接连发生的汽车安全事故和舆情事件似乎正要将特斯拉拉下“神坛”。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阴谋论、商战论,让原本有待厘清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失焦。
特斯拉维权事件之所以热度不减,除了特斯拉这家明星车企自带流量外,还因为新能源车安全性命攸关。通常,市场对新生事物的容忍度比较高,但对新能源车就没有那么高的容忍度,这是因为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客观来讲,任何一项科技创新都会伴随着缺陷,都需要经历试错的过程,作为新兴产物的电动车也免不了这样的审视。不过,开发一款科技产品犯的错也许可以容忍,开发汽车产品如果在质量问题上犯错则很难容忍。在智能化日益普及,新能源车被更多人接受的今天,新能源车的“容错率”能有多高,值得思考。
其实,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绕不开安全这个话题。燃油车经过上百年的时间验证,也依旧难免出现因工艺缺陷大规模召回产品的情况,新能源车则是有待更长时间的检验。那么,问题来了,特斯拉被报道的多起安全事故究竟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还是车辆行驶发生意外的概率问题。
对于质量问题和概率问题必须加以区分,如果是质量问题,车企必须正视并加以改进,如果是概率问题,如何降低事故概率则是重要的课题。
此次特斯拉维权事件留给我们的议题还有很多,而网络上还不乏一些“阴谋论”的论调,认为这是其他车企觊觎特斯拉“一枝独秀”的精心策划。事实上,在特斯拉“鲢鱼效应”的带动下,国内新能源车已是百放齐放的局面。
5月11日,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上汽通用五菱30602辆、特斯拉中国25845辆、比亚迪25450辆、上汽乘用车13004辆。而3月份,特斯拉中国销量为35478辆,也就是说4月份特斯拉中国的销量环比下降27%。
在特斯拉负面舆论缠身时,还面临着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甚至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重重夹击。我们不必神化特斯拉,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国的造车企业也足够多,正如苹果无法完全占领中国市场,特斯拉也会遇到造车界的华为等,这是市场规律。与其空喊“阴谋论”,不如把焦点放在汽车的安全质量问题上。
当然,除了安全质量问题,这次特斯拉维权事件还暴露了新能源车行业当前发展的痛点,比如智能汽车的数据监管与第三方检测、智能汽车行车安全与数据隐私保护等。作为新生事物的新能源车在技术和产品各方面的尝试值得鼓励,但也不能对已出现或可能将出现的问题放任不管。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不断发展,国产电动车品牌日益壮大,今天特斯拉遇到的问题,其他品牌明天也可能会遇到。新能源车领域大势已来,车企和车主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zhouauto.com/article/10/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