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处于破产重整期的华晨集团迎来高层人事变动。
6月28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集团”)发布公告:经辽宁省委决定,阎秉哲不再担任华晨集团党委书记、常委、委员和董事长、董事职务,沈铁冬担任华晨集团党委委员、常委、书记、董事、董事长。
华晨集团表示,公司将继续配合管理人进行重整工作,相关人员变动对重整工作无重大影响,并根据重整进展情况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债务爆雷引发破产重整
此次人事变动正值华晨集团面临债务危机、破产重整的动荡时期。
沈铁冬所接替的前一任董事长阎秉哲自2019年4月上任至今,前后共两年时间。据《财经》报道,阎秉哲在职期间,主要理清了集团内部组织架构,压缩了管理层;同时调整公司战略,聚焦整车产业,拓展零部件业务,和宝马、雷诺深化合作,开展清收欠款和处置低效资产。然而,在华晨债券违约事件中,阎秉哲因“未能积极督促华晨集团依法合规履行各项义务”,被指“负有主要责任”。
2020年10月下旬,作为辽宁省属重点国企的华晨集团发生债券违约。由于公司资金紧张,其发行的10亿元私募债“17华汽05”到期未能兑付债券本息。受此影响,东方金诚和大公国际等信用评级公司纷纷下调华晨集团信用等级。随后,华晨集团债权人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对华晨进行破产重整。
11月16日,华晨发布公告称,目前集团已构成债务违约金额合计65亿元,逾期利息金额合计1.44亿元。因企业资金紧张,续作授信审批未完成,造成无法偿还。此次债务违约对集团本部生产经营产生造成影响,导致财务状况恶化,极大影响偿债能力。
四天后,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沈阳中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请,宣告这家车企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法院认为,华晨集团存在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形,具备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原因。但同时集团具有挽救的价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法律规定,沈阳中院将指定华晨集团管理人,全权负责企业破产重整期间各项工作。债权人将根据法院最终批准的重整计划获得偿付。
对此,华晨集团方面表示,本次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不涉及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华晨中国及与宝马、雷诺等的合资公司。
有多家机构指出,华晨在债券违约前后将核心资产——华晨中国股权转让,有“恶意逃废债”的嫌疑。国开证券就指出,华晨集团“在存在多项大额可变现资产的情况下,先通过转让核心资产并将上述核心资产以对外融资名义设立质押保护,同时隐匿转让及融资所得,而后向法院申请破产以利用破产程序逃避债务履行,其利用破产程序逃废债务的目的也很明显。”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证监会于2020年11月决定对华晨集团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决定对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立案调查,并对有关债券涉及的中介机构进行同步核查,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2021年4月,证监会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为华晨集团及相关人员涉嫌违法违规,责以行政处罚。
实际上,由于华晨集团自主品牌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负债水平长期居高不下,市场早已对这家公司的偿债能力产生质疑。该公司2020年半年报显示,集团层面负债总额523.76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110%,失去融资能力。2020年以来,华晨集团又陆续出现多起未能按期清偿到期债务事项、重大诉讼及有关资产或股权被冻结等一系列负面事件,公司流动性风险加大致使债券爆雷。此外,华晨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长祁玉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也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021年1月,由于华晨集团在信息披露、履行承诺、风险排查、风险化解与处置等方面存在违规问题,上交所发布纪律处分决定书,对阎秉哲等华晨集团主要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
2021年3月,沈阳中院裁定对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适用实质合并重整方式进行审理;5月,华晨集团管理人开始推进招募重整投资人的工作。
截至2021年6月21日,华晨汽车管理人共接受5996家债权人申报债权,申报债券总金额合计为543亿元,其中管理人初步审查确定金额合计为394亿元。另据公告显示,华晨集团公开发行尚未兑付的债券共有14支,待偿还余额为172亿元。
沈铁冬上任后,华晨集团破产重整显然会成为其当前的头等要务。
官方资料显示,沈铁冬有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历任盘锦市副市长,盘锦市委常委、秘书长等职;后调任辽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到任华晨集团之前,系辽宁省环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从履历来看,沈铁冬过往虽无汽车行业相关经验,但在政、企两界均有长期任职经历,并有经济专业背景。
据《财经》报道,沈铁冬到任后,首要工作是推进破产重整,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结果。不过,重整工作完成后,如何改变自主业务羸弱、严重依赖合资的困境,会是沈铁冬后续面临的难题。
自主羸弱依赖华晨宝马
2020年以来,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冲击,中国汽车市场优胜劣汰进程加速。
多家车企因此倒下:力帆汽车破产重整,一汽夏利退出市场,长丰猎豹陷入停摆,众泰汽车难觅意向投资人,另外如博郡、赛麟等新势力也被淘汰。如今,华晨汽车因经营恶化、缺乏自主造血能力,同样处于危险边缘。
华晨集团拥有4家上市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中国”)、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晨中国动力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华晨中国承载了集团的核心整车业务,尤其是合资公司华晨宝马。
华晨中国(01114.HK)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1.8%至38.6亿元,毛利同比大幅下跌74%至7437.9万元。其本年度税前利润虽有17.4%的增幅,达到62.9亿元,但若剔除华晨宝马带来的76.3亿元的巨额利润,华晨中国将由盈转亏,税前亏损为13.3亿元。
华晨中国表示,公司营收下滑,主要由轻型客车及MPV销量下跌和汽车零部件销量减少所致(华晨雷诺销量同比下跌6.5%至40197辆);另外直接物料及生产成本上涨,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
2020年上半年,华晨中国营收进一步下滑至14.5亿元,同比跌幅约为23.9%;毛利同比下滑23.7%至0.8亿元。轻型客车及MPV销量下滑仍是营收萎缩的主因。不过,华晨宝马收益的稳定增长依然帮助华晨中国抵消了营收和毛利下跌的负面影响。
在2015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五年半时间内,合资品牌华晨宝马为华晨中国贡献的累计利润超310亿元。
然而,华晨宝马未来对华晨集团的贡献将变得更为有限。2018年,工信部宣布计划在2022年放宽中国乘用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在这一背景下,华晨集团与宝马集团于同年10月签署协议,准备在2022年调整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股权比例,其中华晨以290亿元向宝马出售所持的华晨宝马25%股权。届时,宝马将以75%的持股比例,对合资公司具有控股权;华晨宝马则不再纳入华晨汽车合并范围;而华晨集团因持股比例降低,后续从合资公司分得的利润也将显著减少。
尽管宝马集团方面宣布将合资协议延长至2040年,还许诺将向华晨宝马追加投资,增加宝马车型的本土化生产,但债权人仍然对严重依赖合资公司的华晨集团的未来前景感到担忧。叠加疫情影响,华晨的偿债能力和融资能力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广发证券表示,华晨汽车集团违约的主因正是其自主品牌盈利弱,盈利严重依赖华晨宝马,而即将剥离华晨宝马对公司再融资能力产生冲击。
目前,华晨集团的自主业务的造血能力不足,乘用车品牌中华已经处于停滞状态,而商用车品牌金杯也由2013年左右年销10万辆,下滑到2019年约2万辆的水平。据《财经》报道,华晨集团方面负责人在去年债权人大会上表示,公司长期以来管理不善,运营成本管控不到位,产品开发不适应市场,大量研发投入产生效益较低,导致自主品牌缺乏竞争优势、严重亏损,现金流始终流出,只能借新还旧。此外,华晨自主业务在技术上过度依赖宝马,缺乏自主研发创新能力,面对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更是无法适从。
受破产重整工作影响,华晨中国宣布延迟发布2020年年报。
汽车行业分析师向财经网汽车表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呈现集中度明显提升的“马太效应”,仅2020年,就有夏利、力帆、猎豹、东风雷诺、长安PSA、博郡、赛麟等多家新老中外整车企业被淘汰出局。对于华晨汽车而言,不论是基础研发能力和品牌效应,还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似乎难以跟上如今的市场节奏。重整工作顺利完成之后,华晨汽车的重启之路依然艰难。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zhouauto.com/article/12/1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