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康思远

新一轮的思考

“中国已成为宝马和我本人的第二故乡。”康思远这些年的转变显然易见。当然,我们更不能忽视的是宝马的转型。

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的宝马,早已不再是一家单纯的车企,而是在不断进行着创新与调整,向着“豪华出行和服务的高科技公司”转型。

“我认为必须打破思维的桎梏。”大象转身原本就不易,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外来“觊觎者”,更促使着康思远进行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一大批后来者们组团般的杀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打破行业边界的同时,也让康思远看到了构建无忧出行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康思远最现实的挑战来源于奔驰和奥迪,这两位和宝马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竞技舞台上近距离“飙戏”的选手。去年爆发的经销商大战,很大程度上阻挡了奥迪的继续领跑。国产车型的爆发式增长令奔驰一跃而上,一举夺得中国和全球市场的双料冠军。尽管今年4月宝马登上了单月销量的冠军宝座,但正如许多业内人士说的那样,在这一轮的争斗中,宝马的表现显得有些“偏于沉稳”。

即便只是理性且务实的销量预期,也不是宝马唯一的追求,康思远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不应过度解读某一时间点的排名。近20年的从业经验,让他更加敏锐地感受到了压力和风险,德系三强间的较量正在升级,一轮不可避免的行业洗牌正悄然而来。为了稳固在对抗赛中的地位,康思远也早早开始了谋篇布局。

“宝马现有国产车型占总销量的比例约为63%至65%。”康思远承认,与另外德系两强相比,宝马需要迎头赶上,“要达到70%以上。”6月23日刚刚上市的全新一代BMW5系Li,已纳入投产规划的BMW X3,都透露出了康思远和宝马的决心。

产品之外宝马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那就是人才。自去年刘智成为宝马中国首任中国籍总裁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承担起了管理职责。如今,宝马五个大区的营销负责人、最新投产的新大东工厂厂长均是中国人,他们同时理解宝马理念和当地文化,这无疑给奥迪和奔驰带去了无形的压力。

如何评价华晨、宝马会不会寻找其他合作伙伴?类似的问题,康思远并不陌生。“牢固和成功”,是他对过去多年二者合作的形容。“既然合作愉快,为什么要改变呢?”

抢跑未来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和社交媒体的方兴未艾,令车企面临的用户需求和传播环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身为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必须知道如何才能为中国消费者讲好故事。

“艺术给人以灵感,让我们的视野和思考超越平凡。”在这个嘈杂的时代,康思远决定用艺术化的手法解读宝马的中国故事。深知大多数中国用户对18的爱,宝马便“顺理成章”的把第18辆艺术车交由中国艺术家来设计。

经由艺术家的精心设计,这辆艺术车已不再是单纯的艺术作品,而是宝马通过数字化科技增进观众与艺术作品间参与和沟通的有利工具,它也带领着宝马艺术车进入到了2.0时代。这一点,或许是连康思远都始料未及的。

与几年前不温不火的状态相比,豪车市场新竞争时代已然来临,无论是绿色出行、智能互联还是移动驾驶都已进入到加速跑的阶段。传统车企也好,新兴公司也罢,面对未来的较量,只有抢先才有可能意味着领先。宝马在中国的发展也注定要经历一番大变化。

早在十年前,宝马已经开始讨论如何面对因行业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新能源汽车就是那时确定下来的发展方向。不同于其他厂家采取的保守路线,宝马从一开始就标榜“天生电动”,从产品、充电设施及服务等多维度出发,誓要确立领导者的角色定位。

“中国走在自动驾驶的前沿。”自动驾驶的发展潜力,更是没有逃过康思远的“法眼”。他早早的将自动驾驶汽车带到中国进行路测,至今行驶里程参配图片询价) 已达一万六千公里,同时也启动了在特定城区道路的测试。他坚信,如果在中国如此复杂的路况都能实现自动驾驶,那么在世界其他地方必定也能实现。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共享经济的诞生。在这一领域,宝马也成为了率先“吃螃蟹”的那群人。已在北京展开尝试的宝马,即将在成都进行试点,利用 100台BMW i3车型深入在汽车租赁和共享汽车领域的部署。

到2025年,宝马的客户群体将发生极大的改变,40%—45%的用户将由90后构成。40辆用于高度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车辆、850万辆已实现完全智能互联的汽车,将提前为这部分天生具有数字化需求的消费者提供示范性效应。

未来的下一个热点在哪里?作为宝马中国的掌舵人,康思远必须知晓问题的答案。被时代推动着快速前行的宝马,将从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共享经济四大领域精准发力奋勇争先,以期攀上更高峰。

“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颠覆性的创新,我们会做好准备迎接那个时刻的到来,事实上,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一直以来,位于三元桥附近佳程广场的宝马办公室里,内部会议一场接着一场,灯火通明也已成为常态。

可以预见,康思远时代的宝马绝不会满足仅是小步维稳,而是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他能否给宝马拓展中国市场、捍卫全球老大地位之战以一记最强有力的助攻?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将一同见证。

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zhongzhouauto.com/article/1/34.html

CopyRight © 2020- zhongzhouau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郑州思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备案编号:豫ICP备18046062号-6
地址:中国·郑州市郑汴路和未来路交叉口绿都广场B栋1908室合作QQ:81307333邮箱:81307333@qq.com
部分文章或图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